陈暮望着窗外飞逝的田野:“校长,小雨的遗物能让我看看吗?”
“当然,我已经整理好了,就在后备箱里。”
---
小雨的遗物不多:几本教科书,一摞整齐的笔记本,还有一个小铁盒。
回到住处,陈暮打开铁盒,里面珍藏着女孩最珍贵的东西:获得的奖状、几张照片、他寄去的明信片,以及一叠用塑料袋仔细包好的信——都是他三年来写给她的回信。
最底下是一本日记本。陈暮犹豫片刻,翻开了它。
最初几页是典型小女孩的日常记录:学校趣事,考试成绩,读到的好书。但越往后,内容越沉重。
“妈妈又打我了,因为弟弟摔跤却说是我推的。为什么她从来不相信我?”
“外婆偷偷塞给我一个煮鸡蛋,说让我补补身体。她哭了,说对不起我,没能给我一个好家庭。”
“今天同学说‘你妈妈只爱弟弟不爱你’,我假装没听见,但心里好痛。”
最后几页让陈暮的心揪紧了:
“妈妈说要我辍学去打工,帮衬家里。我说陈叔叔资助我读书,她骂我‘不知好歹’,说女孩读再多书也是替别人家读。”
“他们给弟弟买新衣服新玩具,我却连买练习本的钱都要省下来。为什么?就因为我是女孩吗?”
“昨晚梦见爸爸了,虽然他离开时我还小,记不清样子。梦里他抱着我说‘小雨,一定要读书,改变命运’。”
最后一篇日记写于事发前一天:
“妈妈今天又骂我是‘赔钱货’,说要不是有我,她早就过上好日子了。她撕了我的作业本,打我耳光。 陈叔叔说女孩和男孩一样优秀,可是在这个家里,我永远低人一等。 我好累,好想像外婆一样长睡不醒。 如果我不在了,他们会后悔吗?会有一点点想念我吗?”
日记到这里结束。陈暮合上本子,泪水模糊了视线。
第二天,陈暮做出决定。他联系了李校长:“我想成立一个奖学金,专门帮助像小雨这样处境困难但成绩优秀的女孩。”
校长又惊又喜:“这...这太好了!需要我做什么?”
“我会提供启动资金,但希望学校和管理部门配合,确保这笔钱真正用在女孩的教育上,不会被家人挪作他用。”陈暮说,“奖学金就以小雨的名字命名——‘小雨明灯奖学金’。”
消息传出后,引起不小反响。当地媒体报道了小雨的故事和奖学金设立的消息,引发了对重男轻女观念的讨论。
令人意外的是,小雨母亲竟然找上门来。
“陈先生,您设立奖学金是好事,”她搓着手,眼神闪烁,“但能不能先把小雨名下的钱给我们?我是她法定继承人...”
陈暮冷静地看着她:“赵女士,我理解你家经济困难。这样吧,我给你介绍一份工作,包食宿,收入足够养活你和儿子。”
女人眼睛一亮:“真的?什么工作?”
“郊区的福利院需要保洁人员,我已经帮你联系好了。”陈暮递给她一张名片,“但奖学金的钱,一分都不会给你。那是专门用于女孩教育的。”
女人脸色由喜转怒:“你就是看不起我们穷人!凭什么不给我们钱?小雨是我女儿,她的东西就是我的!”
“不,”陈暮坚定地说,“小雨不属于任何人,她只属于她自己。而你,早已失去了做母亲的资格。”
女人愤然离去,骂骂咧咧地说要找媒体曝光“为富不仁的残疾佬”。但没人理会她的威胁,报道出来后,舆论一边倒地支持陈暮。
奖学金成立仪式上,陈暮看着台下一个个眼睛明亮的女孩,仿佛看到了小雨的影子。
“这个世界有时很不公平,”他对女孩们说,“你们可能仅仅因为性别就遭受偏见和不公。但请记住,你们的价值不由别人决定,只由你们自己创造。小雨没能实现的梦想,希望你们能替她实现。”
仪式结束后,一个瘦小的女孩走过来:“陈叔叔,我是小雨最好的朋友小芳。她经常跟我说起您,说您是世界上最善良的人。”
陈暮微笑:“她也是我见过最勇敢的女孩。”
小芳犹豫了一下:“有件事...小雨跳河前那天晚上,来我家找过我。她给了我一个信封,说如果她出什么事,就交给您。”
陈暮愣住了:“什么信封?”
女孩从书包里取出一个略微褶皱的信封:“我当时没在意,以为她只是心情不好说说而已...直到她真的出事了,我才想起这个...”
陈暮接过信封,手指微微颤抖。信封上写着“致陈叔叔”,是小雨熟悉的笔迹。
“谢谢您,小芳。这对我很重要。”他郑重地说。
回到房间,陈暮深吸一口气,拆开了信封。
里面是一张手绘的贺卡——生日快乐贺卡。陈暮这才想起,那天正是他的生日。
贺卡上画着坐在轮椅上的他和站在旁边笑着的小雨,背景是他们初次见面的校长办公室。画工比三年前进步很多,细节栩栩如生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饭店真实见闻录请大家收藏:(m.zjsw.org)饭店真实见闻录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