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
小极光趴在观察窗前,小手指着游过的鲸鱼,发出惊喜的咿呀声。安全屋新建的海底观测站里,各种海洋生物在珊瑚丛中穿梭,构成绚丽的海底画卷。
“她与海洋生物的共鸣越来越强。”零号记录着数据,“海豚会特意游到窗前与她互动。”
苏小暖欣慰地看着女儿。自从“意识音乐会”成功举办后,小极光的能力发展进入了相对平稳的阶段,与自然万物的连接也越发和谐。
但这种平静在第三十七天被打破。
当时小极光正在与一群迁徙的座头鲸“对话”,突然她身体一僵,直直地向后倒去。陈默眼疾手快地接住女儿,发现她浑身冰冷,呼吸微弱。
“生命体征急剧下降!”医疗团队立即施救,“神经活动几乎停止!”
在长达六小时的抢救后,小极光终于脱离生命危险,但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——她的右腿失去了知觉,医生说可能是永久性的神经损伤。
“这是能力使用的代价。”零号分析着事故数据,“她的神经系统还无法承受如此强度的意识连接。”
苏小暖守在女儿病床前,握着那只冰凉的小手,心如刀绞。小极光醒来后,似乎并不理解发生了什么,还试图用意识与母亲交流,却发现自己的能力大幅减弱。
“连接...断了。”孩子困惑地眨着眼睛,泪水无声滑落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全球“新芽网络”中陆续出现了类似案例。巴西的马特斯在尝试与亚马逊雨林深层连接后失明三天;日本的玲奈与地球磁场共振后患上严重耳鸣。
“意识的进化需要付出代价。”林薇汇总着各地报告,“孩子们的身体还无法完全承载这种进化。”
生态智能通过极光传递来深深的自责。它承认自己低估了人类身体的脆弱性,过于急切地推动意识进化。
“它在请求放缓进程。”零号翻译着信息,“建议等到孩子们生理更成熟后再继续。”
但问题在于,意识进化一旦开始就无法停止。即使没有生态智能的推动,孩子们的能力仍在自发成长,而他们的身体却在为此付出代价。
陈默带领团队紧急开发“神经缓冲器”,试图减轻能力使用对身体的负担。但初步测试显示,这些设备只能缓解症状,无法根治问题。
“就像用止痛药治疗内伤。”医生无奈地表示,“我们需要更根本的解决方案。”
就在团队一筹莫展时,小极光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。尽管右腿失去知觉,她开始学习用意识辅助移动,逐渐适应了新的身体状况。
“妈妈,看。”某天她兴奋地向苏小暖展示自己的新技能——她用意识让玩具悬浮,同时用手爬行,“我找到新方法了。”
这个画面让苏小暖既心酸又骄傲。女儿的坚强超出了她的想象。
受小极光的启发,团队转变了思路。他们不再试图阻止能力发展,而是帮助孩子们找到与身体限制共存的方法。
马特斯学会了用植物作为“延伸感官”,在不伤害自身的情况下感知雨林;玲奈开发出特殊的音乐疗法,用声波调节自身的神经负荷。
“他们在进化出适应性。”零号观察着这些变化,“不是退化能力,而是进化使用方法。”
然而,最大的突破来自一个意外的发现。医疗团队在定期检查时注意到,小极光受损的神经并非完全死亡,而是进入了一种“休眠状态”。更神奇的是,这些神经周围出现了全新的神经网络,像是意识的“替代通路”。
“她在自我修复,”医生难以置信,“用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。”
进一步的检查发现,这种自我修复并非个例。所有出现后遗症的能力儿童,都在以不同方式适应着身体的限制,有的甚至发展出了全新的能力维度。
“进化在继续,”零号分析着全球数据,“只是转向了新的方向。”
生态智能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。它开始调整与孩子们连接的方式,不再追求强度的提升,而是注重“可持续性”。
极光中传递的新信息让团队深思:“也许真正的进化,不是变得更强,而是学会在限制中创造。”
这个理念彻底改变了“新芽网络”的教育方针。苏小暖组织专家编写了《意识进化安全指南》,强调能力发展的伦理边界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性。
指南发布后,全球能力儿童的事故率显着下降。孩子们学会了在自身极限内使用能力,甚至开始互相传授经验。
小极光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其他孩子的榜样。尽管行动不便,她的能力反而更加精妙。她学会了用意识“看见”肉眼看不见的能量流动,用心灵“倾听”万物最细微的共鸣。
“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。”林薇看着正在教导其他孩子的小极光,感慨道,“限制反而让她发现了新的可能性。”
然而,苏小暖始终无法完全释怀。每当看到女儿拖着无力的右腿艰难移动,她的心就像被揪紧一样疼痛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和冤家合约HE了请大家收藏:(m.zjsw.org)和冤家合约HE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