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底的龙门山区,已经飘起了零星小雪。越野车碾过覆雪的山路,车轮在结冰的路面上偶尔打滑,发出“咯吱”的摩擦声。马宏握着方向盘,眉头拧成一团,后视镜里,一辆银灰色的轿车始终保持着五百米左右的距离,从市区一直跟到了山脚下——这已经是第三次了,最近一周,不管是去实验室、去器材室,还是像今天这样去采集站,总有陌生车辆若即若离地跟着。
“马队,那车还跟着呢。”副驾驶座上的张杰放下车窗,冷风灌进来,带着雪粒子打在脸上,他眯着眼看向后视镜,银灰色轿车的轮廓在雪雾里若隐若现,“车牌是临时的,上次查过,登记在一家‘汽车租赁公司’名下,背后没什么线索。”
马宏“嗤”了一声,猛打方向盘,越野车拐进一条狭窄的岔路——这是去采集站的近路,路面陡峭,普通轿车很难开上来。后视镜里,银灰色轿车犹豫了一下,最终还是没跟上来,停在了岔路口。
“暂时甩掉了,但肯定没那么简单。”马宏松了口气,却没放松警惕,“昨天陈组长还说,最近有自媒体在打听‘非常规事件应对组’的消息,估计是盯上我们了。”
越野车继续往山上开,二十分钟后,抵达了龙门山区灵气采集站。采集站建在一个山坳里,用蓝色的铁皮搭建,周围拉着铁丝网,门口挂着“地质勘探作业区,禁止入内”的牌子。李哲和两名队员已经在门口等着了,地上放着几个密封箱,里面装着新的灵气检测仪和灵能储存罐——上次实验室事故后,采集站的设备也需要升级,避免再出现能量过载的情况。
“马队,张哥,设备都检查好了,现在就能换。”李哲搓了搓冻得通红的手,指着密封箱,“这次的储存罐我加了双层星陨钢外壳,就算灵气浓度突然升高,也能扛住。”
张杰点了点头,跟着李哲走进采集站。采集站里很简陋,只有一张桌子、两把椅子,角落里放着一台旧空调,嗡嗡地吹着暖风。墙上挂着灵气浓度监测曲线,最近一周的数值都稳定在0.8灵能单位左右,没有异常波动。
“我去外面盯着,你们快点换。”马宏站在门口,目光扫过远处的山坡,心里总觉得不踏实——刚才那辆银灰色轿车虽然没跟上来,但山里树林茂密,很容易藏人。他从口袋里掏出对讲机,跟山下的巡逻队员交代:“注意观察岔路口的银灰色轿车,要是有人下车进山,立刻汇报。”
对讲机里传来队员的回应,马宏刚放下,就看到远处的树林里闪过一个黑影。他立刻握紧腰间的对讲机,眯着眼仔细看——黑影穿着黑色的冲锋衣,背着一个大包,正猫着腰往采集站的方向移动,手里还举着什么东西,对着采集站的方向。
“不好,是相机!”马宏心里一紧,快步冲过去,对着黑影大喊:“站住!这里是作业区,禁止靠近!”
黑影听到喊声,明显慌了,转身就往树林里跑。马宏追了几步,雪地里太滑,没跑多远就摔了一跤,等他爬起来,黑影已经消失在树林深处,只留下一串杂乱的脚印。他捡起地上掉落的一个东西——是一枚长焦镜头盖,上面印着“佳能”的logo,还沾着雪水和泥土。
“马队,怎么了?”张杰和李哲听到动静,从采集站里跑出来,看到马宏手里的镜头盖,都明白了过来。
“是记者,刚才在拍采集站,还有我们的密封箱。”马宏把镜头盖放进证物袋,脸色阴沉,“肯定是冲着灵气设备来的,说不定已经拍了不少东西。”
张杰心里一沉——采集站的密封箱虽然贴着“地质设备”的标签,但外形和普通设备不同,要是被记者拍到,再加上之前的国际预警,很容易引起猜测。他掏出手机,给林岚打了个电话:“林岚,你立刻查一下最近一周的自媒体平台,有没有关于‘龙门山区神秘采集站’的文章,重点关注带图片或视频的。”
林岚在电话那头应了一声,挂了电话就开始排查。马宏和张杰没敢多耽误,加快速度换完设备,带着密封箱往山下赶——他们必须在记者发布文章前,做好应对准备。
回到总部时,已经是下午三点。林岚拿着平板电脑,脸色凝重地迎了上来:“查到了,一个叫‘深度调查局’的自媒体账号,半小时前发布了一篇文章,标题是《神秘团队出入龙门山区军事禁区,疑似研究特殊武器》,还配了三张照片。”
张杰拿过平板电脑,点开文章——第一张照片是越野车在山路上行驶的画面,车牌被打了马赛克;第二张是采集站的外观,铁丝网和“禁止入内”的牌子清晰可见;第三张是李哲搬密封箱的侧影,虽然脸被模糊处理了,但密封箱的形状能看清楚。文章里还提到“该团队曾参与‘加州山火预警’‘朝鲜导弹预测’,背后疑似有官方背景,研究项目涉及‘非常规能量’”,下面已经有了几百条评论,有人猜测是“新型武器研发”,有人说“是外星人研究基地”,还有人提到“之前的灵气循环图,说不定就是他们搞的”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2285年穿越现世曝阴谋阻末日请大家收藏:(m.zjsw.org)2285年穿越现世曝阴谋阻末日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