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悄然滑入贞观八年的八月,长安城笼罩在一片灼人的暑气之中,连宫墙内的柳丝都恹恹地垂着,唯有知了在树荫间不知疲倦地聒噪。得知孙思邈已在入京途中,林昊心中最后一丝隐忧也暂且放下,开始将精力投入到下一节课的准备中。这酷热的天气,正好给了他一个绝佳的授课灵感。
这一日,清晖阁水榭(之前都在清晖阁偏殿授课,现在天气炎热,就授课地点转到了清晖阁水榭),不仅适龄的皇子皇女和重臣子弟们整齐端坐,后排更是阵容豪华——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并肩而坐,长孙皇后怀中还抱着粉雕玉琢、牙牙学语的小晋阳公主李明达。房玄龄、长孙无忌、李靖、程知节等心腹重臣也一个不落,皆摇着扇子,拭着额角的细汗,期待着林昊今日又能带来何种惊奇。
林昊走上讲台,目光扫过台下众人被热浪蒸得有些发红的脸庞,微微一笑:“近日暑气难消,我看诸位皆有心浮气躁之象。今日这堂课,我们便不讲经史子集,也不谈军国大事,只求二字——‘清凉’。”
此言一出,台下众人,尤其是年轻的学子们,眼睛顿时亮了起来。连李世民都挑了挑眉,露出感兴趣的神色。
只见林昊命内侍抬上几个大木盆,盆中盛满了清澈的井水。他又取出几个造型奇特的厚壁陶罐、一些棉布、细绳,以及几个用丝绸包裹着的小包。
“世间冷暖,皆有其理。热,是能量;冷,亦是能量。今日,我们便来亲手‘制造’清凉。”林昊拿起一个陶罐,将其浸入井水中,“井水沁凉,是因深处地底,受日照影响小。但此等凉意,尚不足以解酷暑之困。”
接着,他打开了那个丝绸小包,里面是些白色或略带杂色的块状或粉末状晶体。“此物,名为‘硝石’,并非稀罕之物,炼丹师常用之。”
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,林昊将硝石倒入一个较小的陶罐中,加入少量水,然后用棉布封口、细绳扎紧。他将这个内罐放入一个更大的、盛有井水的外罐中。
“现在,请大家耐心观察,感受变化。”
起初,并无异样。但渐渐地,有眼尖的学生发现,那外层大罐中的水面上,开始凝结出细密的雾气,罐壁外侧,竟有晶莹的水珠缓缓滑落。
李泰瞪大了眼睛,忍不住问道:“先生,罐子外面……在冒汗?”
林昊赞许地看了他一眼:“非是罐子冒汗,而是罐中水温正在急剧下降,使得周围空气中的水汽遇冷,凝结成了小水珠。魏王可敢伸手一试?”
李泰好奇心大盛,立刻上前,将手指小心翼翼地探入外层的水中,随即猛地缩回,惊呼道:“冰!是冰的!这水变得刺骨般寒冷!”
此言一出,满座皆惊。程知节更是按捺不住,也凑上去试了试,咂舌道:“嘿!真神了!这大热天的,竟真能生出寒意来!”
林昊这才揭开奥秘:“此乃‘硝石制冰’之法。硝石溶于水时,会大量吸收周围的热量,导致水温迅速降低,直至结冰。而且,”他拿起内罐,“待外层水结冰后,罐中之硝石大多并未消失,可反复使用,或回收后再析出。”
他随即指挥内侍,将一些预先准备好的果汁、蜜水倒入一个个小瓷杯,然后放入正在结冰的外层大罐中。不过一刻钟功夫,那些瓷杯周围便凝结起了薄薄的冰碴。
当内侍将这一杯杯冒着丝丝寒气的“冰镇饮品”分发给在场的每一个人时,整个学堂都沸腾了。皇子公主们惊喜地小口啜饮,感受着那从未在夏日体验过的透心凉意。重臣们也是啧啧称奇,程知节一口饮尽,大呼痛快。
李世民端着那冰凉沁骨的瓷杯,看着杯中因低温而凝结的水珠,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。他看到的不仅仅是消暑的奇技,更是一种对物质能量转换的直观演示,其背后蕴含的物理之理,与他正在推进的火药、新军等改革隐隐相通。
长孙皇后优雅地品尝着冰镇果汁,看着怀中小兕子好奇地去摸杯壁上凝结的水珠,露出温柔的笑意,对身边的李世民低声道:“林先生总是能化寻常为神奇,此物若推广开来,于民间防暑、甚至保存食物、医疗降温,皆有大用。”
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。林昊趁机讲解了更多关于物态变化、吸热放热的简单原理。
下课后,李泰依旧沉浸在硝石制冰的奇妙中,围着林昊追问不止。李承乾则沉稳许多,向林昊施礼道:“先生此法,若用于军中,酷暑时节或可解士卒暑热之苦,保存军粮药材,亦是良方。”
李丽质捧着自己那杯几乎没怎么喝的冰镇饮品,悄悄走到林昊身边,趁无人注意,将杯子轻轻往林昊面前一推,脸颊微红,声如蚊蚋:“先生授课辛苦,此物……清凉解渴。” 说完,不待林昊反应,便翩然转身,快步离去,只留下一缕淡淡的馨香。
林昊微微一怔,看着那杯沿上似乎还残留着少女指尖温度的饮品,嘴角不由泛起一丝连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柔和笑意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意外穿越大唐,李世民乐疯了请大家收藏:(m.zjsw.org)意外穿越大唐,李世民乐疯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